9月25日,2021年度儿童眼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暨“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小儿眼科专委会学术论坛”在京举办。活动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协同福棠儿童医学中心共同举办。
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直播进行实时互动,会议由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北京医师协会郭积勇会长致开幕词,北京儿童医院眼科李莉主任主持全场会议。
瞿佳:要构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信息平台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总院长瞿佳认为,在近视防控长期攻坚战过程中,不同学段的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的情况不同,0-6岁是眼球屈光发育关键期,7-12岁是近视防控的黄金期,13-18岁是用眼高峰期,因此不同学段的近视防控策略要有所侧重。
瞿佳指出,在数据存储方面,要构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信息平台,连接大数据及数据库,接入学籍系统、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系统,“要确定个人信息、视力、眼屈光度等关键参数”。
王宁利:近视防控要落实“一增一减”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教授提出近视需要综合防控,是国家战略,需要落实“一增一减”,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一增”指的是增加户外运动时间,强调学生每天保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连续户外运动时间;“一减”即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针对社会上有关“传统眼保健操无效”的质疑,王宁利教授团队对眼保健操的效果做了长达5年时间的评估,结果表明,正确、规律地做眼保健操确实可以轻度缓解近视增长。但单靠眼保健操防控近视是远远不足的,需要综合防控。
李莉:儿童近视眼防控要聚焦学龄前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莉主任提出,儿童近视眼防控要聚焦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是由低常到正常,屈光状态也由生理性远视逐渐变为正视化的过程。
她认为,如果孩子在低龄时不注意用眼,远视储备就会过早被消耗掉,从而造成正视化过程加速,“所以,保护学龄前儿童的远视储备对于预控近视尤为重要。”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北京儿童医院眼科连续5年举办“儿童眼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活动旨在推动小儿眼科人才培养,提升临床诊疗技术,并为广大小儿眼科同道搭建交流平台。